這是我的畢業作品,一套四款的歷史建築模型的
包裝。打開裡面是一本附有模型組件的小書,目的
是讓青少年透過砌模型的過程,知道多點歷史建築的
價值,不是只有殘舊,特別,"有歷史"就是歷史建築。
要說保育,還是先要了解,
我們保的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要保育。
以下是那些模型書的完成品。
這是灣仔街市的模型,我把灣仔街市和香港傳統街市的
形象結合,因為我們的街市文化,也是灣仔街市的
一部份,模型還有媽媽帶著剛放學的女兒買菜,藉此
帶出共鳴。這樣結合文化和建築也是這套模型的最大
特色,加上人物來帶出歷史建築除了建築以外的價值。
這是油麻地果欄模型,決定用果欄做模型這個決定
曾經被質疑過,因為果欄看似只有些鐵皮和麻甩佬,
最"歷史"的只是那些二戰石建築,最後完成品很不錯,
加上果欄裡形象突出的"工人文化"和獨有的"講價語言",
是我最喜歡的一款模型。
這是上環文武廟的模型,考察功夫很辛苦,
廟內黑漆漆的很難拍照,也很怕那長命梯,
雖說有大量資料,但說到獨有的文化可是
很少,中國傳統廟宇建築的名稱架構也是
超複雜的,研究橫樑斗拱時差點要放棄...
由斬雞頭燒黃紙,到現在的望子成龍拜文帝,
文武二帝確實見盡香港的變化。
雷生春的模型製作時間很短,所以有點落差,
建築物的結構本身不太複雜,可是變成了模型
就很難砌,每個細節都要照顧到,也因為模型
太小,犧牲了許多的細部,沒了原來所期待的
生活感。雷亮一家的生活和深水埗的文化,也是
雷生春的一部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